苹果开了场发布会,却把华为送上了热搜。这场苹果和华为的“终极PK”究竟谁能胜出?
9月13日凌晨1点,2023年苹果秋季发布会在苹果飞船总部大楼的乔布斯剧院举办,成为了苹果多年以来变化最大的一届发布会:带来了全球首款3nm工艺制程芯片A17 Pro,配备Type-C接口,iPhone 15 Pro Max机型独配潜望式镜头,宣布到2030年在其运营和整个供应链中完全消除碳排放……
图片来源:苹果官网
不过,投资者却对苹果包括iPhone 15系列在内的多款重磅产品推出表现冷淡。美东时间9月12日苹果收盘,股价下跌1.71%至176.3美元/股。从9月6日至今,短短五个交易日,苹果股价整体下滑超7%,市值已经蒸发近2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3万亿元)。
此外,社交平台上用户反馈来看,相较几年前苹果发布会霸榜热搜,今日早间,微博前十热搜无一与苹果相关。与此同时,“华为发布会”词条却冲上热搜。
IDC中国高级分析师郭天翔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有着诸多‘第一次’的提升,但IDC认为,随着安卓厂商在旗舰产品上的投入不断加大,iPhone 15系列无疑将面临更大挑战。”
“最强芯片”加持iPhone15系列
“新一代iPhone 15系列在外观和硬件配置上进行了近几年最大幅度的升级。第一次配备潜望式镜头,第一次采用Type-C接口,第一次使用3nm制程的手机芯片,第一次搭配钛合金边框……”IDC中国高级分析师郭天翔表示。
整体来看,本次iPhone 15系列主要在处理器、外观、影像、接口方面进行了升级或更换。
图片来源:苹果官网
从处理器来看,基础款的iPhone 15和iPhone 15 PLUS本次搭载了A16仿生芯片,和iPhone 14 Pro系列同款,并且在性能方面有所提升。而iPhone 15 Pro和iPhone 15 Pro Max则升级到了目前“地表最强”的3nm工艺制程芯片A17 Pro芯片。
根据苹果的介绍,A17 Pro芯片拥有190亿个晶体管,6核CPU(2+4),性能比上一代提升了10%,并提供有专用的AV1解码器和USB控制器,USB-C接口速率高达10Gbps。在GPU方面,A17 Pro芯片搭载6核GPU,性能较上一代提升20%。在发布会上,苹果甚至还展示了中国游戏厂商米哈游所打造的《原神》等游戏在苹果手机上的演示动画,以此体现手机的性能与流畅。
在外观方面,苹果iPhone 15系列首次全系搭配“灵动岛”,让“刘海屏”成为了历史。郭天翔认为:“对于大部分消费者而言,手机外形或外观的改变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激发换机欲望。去年iPhone 14的销售情况低于预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外观无任何改变,导致直观上感觉不到手机的更换。所以今年iPhone 15全系搭配‘灵动岛’设计和全新配色,且iPhone 15 Pro&Pro Max使用钛合金中框和极窄屏幕边框,整机重量减轻,直接从外观上增加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
在影像方面,iPhone 15系列也进行了一系列升级,基础款iPhone 15和iPhone 15 PLUS升级到了4800万像素的摄像头,并且最高端机型iPhone 15 Pro Max机型独配了潜望式镜头。
郭天翔分析称:“安卓旗舰手机的摄像头像素大多在5000万以上,而潜望镜头更是在4、5年前就开始使用,今年已经下放到中端产品线。虽然苹果只是追平或补齐与安卓手机在影像硬件上的差距,但凭借软硬件协同以及算法调校上的优势,今年其在影像上的提升仍令人期待。”
从接口上看,本次iPhone 15系列在欧盟的压力之下切换了Type-C接口,让各类手机充电线有望实现统一。郭天翔表示:“iPhone 15&Plus 为USB 2接口,传输速度较慢,iPhone 15 Pro&Pro Max的USB 3传输速度最快可达USB 2的20倍。接口的统一和数据传输速度的明显提升,将有效拓展iPhone的生产力场景,更便于与iPad Pro和MacBook等其它设备互传数据,视频影像的输出也会更便利。”
价格方面,据苹果官网,iPhone 15起售价5999元,iPhone 15 Plus起售价6999元,iPhone 15 Pro起售价7999元,iPhone 15 Pro Max起售价9999元。
图片来源:苹果官网
郭天翔分析称,上一代iPhone 14系列是大存储容量版本售价相比前一代有所提升,但是起始存储的价格保持不变。由于消费者对于大存储需求的提升以及iPhone 14 Pro&Pro Max更受消费者青睐,苹果的产品均价从去年第四季度明显提升,超过1000美元,环比增长12%。但是由于整体中国手机市场的低迷和消费者需求的疲软,使得苹果也不得不从今年3月开始进行降价促销,至今年第二季度整体均价已回落至971美元,环比下降11.4%。
“今年iPhone 15 系列的人民币定价依然坚持这个策略,除起始存储的价格继续提升。预计新品上市初期受产能影响,供货将有不足,所以市场价格难有任何优惠。”郭天翔说。
能否在高端市场保持地位?
据IDC数据,今年二季度,中国600美元(约合人民币4375元)以上手机市场苹果手机份额为65.4%,较去年同期减少4.1个百分比。这背后也受近年来iPhone更新换代缺乏创新的影响。
马斯克也多次在社交平台上讽刺苹果创新不足。近期,一位X平台(原推特)的用户发帖称:“苹果2022年在研发上投入了创纪录的26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14亿元),较2021年增加了大约40亿美元。”随后该用户附上了一张iPhone 15与iPhone 14的侧面对比图,暗示机身重量相差1克似乎是两者唯一的区别。马斯克对此回复称:“性价比似乎不太高。”
此前,有X平台用户表示:“苹果会年复一年地推出同样的iPhone,而人们仍然会失去理智。”马斯克回应称:“我不太清楚我现在的iPhone和之前的版本有什么不同。相机好了10%?”
本次iPhone 15系列的多项改变,究竟能否让苹果保持其在高端机市场的领先地位?郭天翔认为,芯片升级在内的多项改变,使得今年的iPhone 15系列显然比去年的iPhone 14系列更具吸引力。但由于过去几年国内安卓厂商依然坚持高端化发展方向,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供应链的深度合作,推出更多定制化和差异化的解决方案,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因此,苹果在中国高端手机市场上的份额呈现不断收窄的趋势。
据IDC数据,2023年上半年,苹果在中国600美元以上手机市场的份额为67%,依然保持绝对领先地位,华为紧随其后,市场份额达15.6%,其次是OPPO(4.2%)、小米(3.7%)、荣耀(3.2%)、vivo(3%)等。
近期,华为Mate 60系列的横空出世也为苹果在中国地区的销量带来一定挑战。华尔街对冲基金SatoriFund创始人丹·尼尔斯就曾表示要在iPhone 15新品发布前后做空苹果公司,因为华为在其新款Mate 60 Pro智能手机技术上取得了突破,苹果公司面临的竞争将加剧。
相较几年前苹果发布会霸榜热搜,9月13日早间,微博前十热搜无一与苹果相关。与此同时,“华为发布会”词条却冲上热搜。查看该词条内最新发言,有用户表示,“苹果发布会结束后,感觉华为手机更难抢到了”“看完苹果发布会 想买华为了”……
“虽然近年来苹果手机的升级变化并不明显,而国内安卓厂商依靠持续的技术创新与品牌形象建设在中国高端手机市场获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苹果依然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未来,随着华为的回归以及其它国内安卓厂商努力建立属于自己的高端产品节奏和高端品牌形象,苹果在中国高端手机市场将会遭遇更大的挑战。”郭天翔表示。
科技大佬为何都爱环保?
除了iPhone 15系列带来的变革与升级之外,本次发布会上苹果对环保的重视也是一大亮点。
苹果CEO库克表示,苹果要在2030年做到完全“碳中和”,积极拥抱环保理念。目前,苹果的MacBook和其他设备使用100%再生铝。未来苹果将不会在任何的Apple新产品中使用皮革。
据介绍,Apple Watch是苹果首款达成碳中和的产品,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苹果通过在材料、清洁电力和低碳物流上的创新减除了大部分的碳排放。具体来看,苹果Apple Watch S9电池采用100%回收钴,从今年开始,所有苹果手表的制造都将100%使用清洁电力。Apple Watch S9的包装使用了100%纤维制成,再加上通过海运等方式让每次行程的运输量增加25%,种种努力之下,Apple Watch S9的碳足迹大幅减少了78%。
2022年,苹果也发起过一项倡议,呼吁其全球供应链采取行动,解决它们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全面实现去碳化。苹果将评估主要生产合作伙伴是否在与苹果相关的生产运营中实现去碳化,包括100%使用可再生能源供电等,苹果会每年追踪其进展。
除了苹果之外,马斯克也曾在今年3月举办的特斯拉投资者日活动中大力提及环保,提出了“10万亿美元拯救地球”计划,公布了宏图第三篇章。
马斯克表示在上述活动中表示,需要花10万亿美元,让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一共分为五步:1、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通过大量铺设太阳能(000591)电池板等方式,用可再生能源给现有的电网供电,这样大概能减少35%的化石燃料使用,制造投资约8000亿美元;2、有了足够的电,就可以大力发展电动车,让纯电动汽车替代燃油车,全部的纯电动汽车能够形成115TWh的巨大储能池子,这样能减少21%的化石燃料,需要7万亿美元的制造投资;3、将家庭、工业供暖全部转换为热泵,减少22%化石燃料的使用,制造投资约3000亿美元;4、让电能和氢能进入工业体系,在钢铁、化工等高耗能工业中全部用氢或电,减少17%化石能源的使用,制造投资约8000亿美元;5、让飞机、船只都使用清洁能源,减少5%化石能源的使用,需要投资8000亿美元。
整体来看,全球科技公司对环保问题的重视正在不断加深,“碳中和”正在全球市场催生广阔市场。
校对:陶谦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