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行业底部煎熬!一季度产量降16%,多家上市公司发声!

2024-04-17 12:09:27 e公司 微信号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国民经济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国水泥产量为3.37亿吨,较2023年同期的4.02亿吨下降了6550万吨,降幅为16.28%。其中,3月份单月水泥产量为1.544亿吨,同比下降22.0%。

行业产量的增减,主要受需求变化驱动,也直观反映出市场景气程度。在行业需求不振、产能整体缩减的大背景下,多家水泥行业上市公司近日频繁接受机构的调研。华新水泥(600801)总裁李叶青表示,“我们现在的现状是需求实际上并没有下降太多,但是利润却断崖下滑,所以我认为当前国内水泥行业的核心目标应该是利润恢复,利润恢复的关键是价格”。

行业正经历底部煎熬

在最新披露的一份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李叶青详细阐述了对水泥行业发展的见解。他认为,国内水泥需求量下滑是客观事实,但并不是现在才开始的。2014年国内水泥的需求量就已经见顶,从2014年的24.9亿吨的顶点下降到去年的20.2亿吨,大约在20%左右的比例。

“从10年周期看,是一个很合理的数字,但是带来的结果就是行业利润的大幅下滑。”李叶青表示,去年全行业的利润只有320个亿左右,已经低过2015年。如果考虑到不少企业的骨料、商混业务和海外业务贡献都远超当时,单看国内水泥业务的行业利润就更低了。

近日,多家水泥企业都披露了2023年业绩,全年盈利表现多呈现下滑状态,部分企业2023年更是由盈转亏。海螺水泥“增收不增利”,实现营收1409.99亿元,同比增长6.8%,净利润104.3亿元,同比减少33.4%;天山股份(000877)实现营收1073.8亿元,同比减少19.01%,净利润19.65亿元,同比减少56.74%;冀东水泥(000401)实现营收282.35亿元,同比下降18.26%,净利润亏损14.98亿元。

华新水泥、塔牌集团(002233)等是为数不多的利润实现大幅增长的企业。华新水泥实现营收337.57亿元,同比增长10.79%,净利润27.62亿元,同比增长2.34%;塔牌集团实现营收55.35亿元,同比下降8.29%,净利润7.42亿元,同比增长178.55%。

“需求逐渐下降是必然趋势,因为中国人均水泥需求量不可能长期维持在1.5至1.6吨的水平。”李叶青认为,但也不可能像西班牙等之前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国家那样,出现断崖式下滑,因为中国政府对宏观经济的把握要远超于全球任何一个国家,“目前的形势实际更多的是大家的信心和理念的问题”。

“在当前形势下,行业的理念要发生一个根本性的改变。”李叶青表示,过去发达国家基本都走过产能过剩的过程,但他们的经营理念还是聚焦在商业价值,所以即使当他们的需求出现了比中国现在更大幅度的下滑,他们的经营性利润并没有出现断崖式的下降。当前国内水泥行业的核心目标应该是利润恢复,利润恢复的关键是价格。

早年间,李叶青曾提到,参考国际经验,水泥行业利润率保持在30%左右较为合理,他现在依然维持不变的观点,“从欧美水泥行业产能过剩后的走势来看,收益都很好,30%的毛利率是大家接受的水平”。对于这一轮行业周期调整的预期,李叶青表示,应该不会太长。

今年价格能否回暖

2023年,我国水泥行业总体呈现“遇冷”状态,需求不足但产能过剩,水泥行业卷入价格战。中国水泥网数据,2023年,全国水泥价格指数(CEMPI)年内累计下跌20%。那么,水泥价格今年能否回暖?

4月16日晚,天山股份披露,公司谨慎乐观预判今年国内水泥需求同比小幅下滑,经营情况前低后高,下半年好于上半年。今年春节以后,受雨天及市场资金紧张因素影响,工地启动晚于往年,且房地产需求依旧低迷,一季度市场需求低于去年同期。

华新水泥表示,估计今年整体的需求量跟去年相比持平或小幅下降。国内水泥价格现在已经基本触底,随着一季报的披露预计各家企业面临的业绩压力会更大,这也给价格的提升带来了动力,总体来看,未来水泥的价格应该是回升的趋势。

冀东水泥判断,今年水泥行业仍将比较艰难,继续保持减量、分化、整合的特征。水泥产能过剩,需求预计还有一定的下滑,价格处于历史低位,预计全国水泥市场会出现震荡调整、前低后高的走势。

海螺水泥执行董事、总经理李群峰在15日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水泥行业在经历了市场竞争后,经营策略趋于理性,企业有较强的意愿加大错峰生产力度,稳定市场行情,预计2024年水泥价格行情将持续震荡走势。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4月,华东地区水泥价格迎来今年第一轮提涨,整体涨幅在每吨20元至30元。天风证券(601162)在研报中指出,此次涨价代表水泥供给侧已出现积极信号。预计头部企业今年经营策略相较往年开始出现调整,对利润的诉求有所提升。另一方面,4、5 月份多地开始增加错峰停产时间,如长三角地区计划停窑 20 天,有望推动水泥价格持续反弹。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e公司。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宋政 HN002)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